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 > 储财富美联针对中国准收高息割的精一场陷阱

储财富美联针对中国准收高息割的精一场陷阱

2025-09-22 08:40:31 [分析] 来源:链上热点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最近国际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2023年10月5日这天,我在分析比特币走势时突然意识到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美国这轮加息潮,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金融陷阱!

比特币市场的微妙信号

先说说最近比特币的表现,简直太有意思了。历史数据显示,如果9月份这种传统"不利月份"都能收涨,那么接下来10月到12月大概率会延续上涨趋势。上周的周线更是站稳了EMA15周均线,KD指标底部金叉,MACD能量柱也开始收缩——这些专业术语翻译成人话就是说:比特币可能要开始新一轮上涨了。

有意思的是市场上现在分成两派:"看空派"觉得比特币还没跌到位,可能要跌破25000美元;"震荡派"则认为现在就是个25000-32000美元的震荡区间,蓄力后会冲击35000美元。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原因很简单:没有大幅上涨,哪来的暴跌空间?还记得8月18日那次大跌吗?空头明明可以趁势把价格打到23000甚至20000美元,结果在24900就止跌反弹了,现在已经涨到28500附近了。

美联储的"高息骗局"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谈美联储这个"心机boy"。他们把利率一路狂加到5.5%,还扬言要加到10%!这是什么概念?小米这样的龙头企业净利润率也就5%左右。现在好了,企业家们干脆把钱存美国银行就能躺着赚钱,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做实业?

这让我想起以前老家那些"高息揽储"的骗局,只不过美联储玩的是升级版的国家级庞氏骗局!为什么这么说?

美国银行的"不可能三角"

首先,美国银行的盈利能力根本支撑不了这么高的存款利率。在美国那种坏账率居高不下的社会,银行低风险业务的净利润率根本达不到6%。换句话说,银行如果不做高风险投资,连利息都付不起!这不就是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吗?

目标锁定中国富豪

更耐人寻味的是目标人群的选择。美国人压根没有储蓄习惯——黑人忙着"零元购",白人热衷超前消费。那美联储这套把戏是演给谁看的?看看中国这边的情况就明白了:我们不断降息降准,市场上却出现通缩迹象,新增的天量资金都去哪儿了?

答案让人心惊:通过各种渠道流向美国了!最近爆出的中国富豪在美国的存款动辄几亿几十亿,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想想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财富,现在正被美联储用高利率这个"甜蜜陷阱"一点点吸走。

交易者的生存智慧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给各位交易者的建议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技术分析方法和交易市场,然后死磕到底。交易路上会遇到各种干扰和诱惑,但唯有专注和坚持,才能在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中活下去。

记住,当你感到迷茫时,不妨把脚步放慢。就像在黑暗中前行,只要跟着那一点点亮光坚持走下去,总能找到出路。

(责任编辑:专栏)

推荐文章
  • 市场狂欢!通胀降温引爆降息预期,加密货币上演王者归来

    市场狂欢!通胀降温引爆降息预期,加密货币上演王者归来 昨晚的美国CPI数据真是给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作为一名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我明显感受到市场情绪正在发生微妙变化。标普500和纳指携手创下历史新高,这场景让我想起了2021年那波疯狂行情。比特币破12万:老大哥依旧稳健比特币这次表现堪称教科书级别,12万美元大关说破就破。记得上周和几个资深交易员朋友喝茶时,他们还在为10万美元的支撑位担忧,现在想想真是多虑了。虽然短线可能会有回调,但看看... ...[详细]
  •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寒冬:交易量骤降背后的深度观察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寒冬:交易量骤降背后的深度观察 最近Glassnode发布的一组数据着实让人捏了把冷汗,整个加密市场仿佛陷入了流动性枯竭的泥潭。作为一个见证过多次市场起伏的老玩家,我明显感觉到这次的情况与以往大不相同。交易量断崖式下跌记得2020年10月那会儿,比特币日均交易量差不多也是24亿美元左右,但那时候美联储正开着印钞机疯狂放水,跟现在5%的高利率环境完全是两个世界。现在衍生品市场的情况更糟,120亿美元的日均交易量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新低... ...[详细]
  • 博灏香港:华尔街传奇的东方新篇章

    博灏香港:华尔街传奇的东方新篇章 要说当今金融圈的"隐形冠军",不得不提博灏香港这家低调的实力派。30年前,当市场还在用纸笔记录交易时,创始人Steven A. Cohen就在硅谷的斯坦福创立了这家公司。谁能想到,这家最初只是"小作坊"的投资机构,如今已成长为管理300亿美元资产的金融巨擘。华尔街"梦之队"的东方布局走进博灏香港的办公室,你会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华尔街的严谨与硅谷的创新在这里完美交融。175位投资专家组成的"梦... ...[详细]
  • 比特币市场陷入胶着:是蓄势待发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比特币市场陷入胶着:是蓄势待发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最近这段时间,比特币的行情真是让人看得有点昏昏欲睡。就像一位疲惫的拳击手,BTC在经历8月底的一轮激烈搏杀后,现在正靠在绳圈边喘着粗气。周五的市场数据就像一杯温吞水,既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上涨,也没有令人心跳加速的暴跌。市场现状: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涌动说实话,现在这个市场让我想起了2019年的那个夏天。表面上风平浪静,但CoinGlass的数据告诉我们,短短12小时内就有3000万美元的空头头寸被爆仓... ...[详细]
  • 艺术与区块链的完美邂逅:波场TRON携手顶级基金会打造巴黎艺术盛宴

    艺术与区块链的完美邂逅:波场TRON携手顶级基金会打造巴黎艺术盛宴 最近艺术圈和加密圈的朋友们都在热烈讨论一件大事:波场TRON和APENFT基金会即将与贾科梅蒂基金会强强联手,在浪漫之都巴黎举办一场堪称"世纪艺术展"的盛事。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数字经济与艺术收藏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这次合作实在太令人期待了。前所未见的艺术珍品集结展览将从2023年10月7日持续到2024年1月7日,整整三个月的时间让艺术爱好者们大饱眼福。最令人兴奋的是,这次展览将首次完整呈现瑞士国宝... ...[详细]
  • 从巴厘岛惨案看数字货币圈的浮华与危险

    从巴厘岛惨案看数字货币圈的浮华与危险 今年五月初,那对在巴厘岛遇难的中国情侣的案件,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数涟漪。当我看到印尼警方那个"互杀自杀"的结论时,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和大多数网友一样:这未免也太荒谬了吧?两个年轻人赤身裸体、胃部积水,这哪里像是自杀现场?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酒店安保形同虚设,这种解释怎能服众?数字货币圈的隐秘江湖随着调查深入,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细节浮出水面:25岁的李姓男死者疑似是币圈人士。这让我想... ...[详细]
  • 区块链界的天王演唱会:V神空降新加坡Builder Nights现场

    区块链界的天王演唱会:V神空降新加坡Builder Nights现场 9月13日傍晚的新加坡,空气中弥漫着兴奋的气息。作为Token2049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由MetaMask和MIIX联手打造的Builder Nights活动就像一场区块链界的"超级碗"派对。我注意到不少参会者提前一个小时就开始在会场外排队,这种热情让我想起了苹果新品发布会的场景。区块链全明星阵容亮相这场活动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V神的突然现身。当这位以太坊创始人穿着标志性的条纹T恤出现在会场时,现场... ...[详细]
  • NFT数据分析新思路:告别数据泥潭,拥抱高效API

    NFT数据分析新思路:告别数据泥潭,拥抱高效API 作为一名在区块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深知NFT数据分析的水有多深。每当看到新手开发者一头扎进这个领域时,总会想起自己当年的狼狈模样——面对海量数据手足无措,整夜整夜地写爬虫脚本,到头来数据还没收集完,市场行情早就变了天。数据分析的五大痛点说实话,做NFT数据分析就像在玩一场永远打不完的地鼠游戏。首先是数据来源,以太坊、Solana、Polygon...每条链的数据格式都不一样。记得去年我帮一... ...[详细]
  • Hydro Protocol:重新定义Injective生态的质押体验

    Hydro Protocol:重新定义Injective生态的质押体验 在DeFi的世界里,质押收益往往像是一道需要不断翻炒的菜——你得时刻盯着火候,否则就可能错过最佳时机。Hydro Protocol的出现,就像是给厨房装上了智能温控系统,让Injective生态的用户终于能摆脱这种繁琐的操作。为什么说Hydro与众不同?记得我第一次接触质押的时候,光是研究如何手动领取奖励就花了大半天,更别提频繁操作带来的Gas费消耗了。Hydro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是In... ...[详细]
  • Telegram Bot:DeFi交互的革命性突破

    Telegram Bot:DeFi交互的革命性突破 说实话,如果你现在还没意识到Telegram Bot的价值,那你真的out了。虽然大家都在说"Telegram Bot火了",但大多数人根本没看清这个赛道到底有多大潜力。咱们开门见山地说:Telegram Bot很可能是DeFi之后最有可能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创新,它正在彻底改变我们与区块链交互的方式。为什么Telegram是天然的加密社交平台?作为一个深度参与加密货币的老玩家,我必须说Telegra...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