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发 > 去中金融度解的权析心化戏力游r深

去中金融度解的权析心化戏力游r深

2025-09-22 11:38:32 [社区] 来源:链上热点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正如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所言:"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这句话放在今天的DeFi世界依然适用。就在10月13日,Lybra团队打响了Lybra War的第一枪,这让我想起了过去那些精彩的治理权争夺战。

说实话,作为一个在DeFi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对这种"治理权战争"模式既熟悉又期待。从Curve War到Pendle War,每次这样的战役都能给整个生态带来惊人的增长。就拿Curve来说,它就像DeFi世界的巴尔干半岛——虽然体量不大,却因为独特的机制设计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DeFi战争的底层逻辑

说到治理权战争,我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就是Curve那个精妙的ve模型。想象一下,把激励分配权下放给社区,就像把糖果罐交给一群孩子——自然会引起疯抢。第三方协议为了获得流动性,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有的直接买票,有的搞贿赂,活脱脱一个加密版的华尔街。

在这个过程中,Convex的崛起最让我印象深刻。这个"中间商"不仅提供了更好的收益,还解决了veCRV的流动性问题。它的成功告诉我们:在DeFi世界里,谁能解决痛点,谁就能分到最大块的蛋糕。

Lybra的现实困境

现在的Lybra,处境有点像两年前的Curve。虽然顶着LSDfi稳定币龙头的光环,但面临着LBR通胀、竞争对手蚕食市场份额等棘手问题。说实话,看着它TVL卡在2.3亿美元上下徘徊,我能理解团队为何要发动这场战争。

Lybra V2的设计明显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那个dLP机制让我眼前一亮——要求用户必须持有2.5%的LBR/ETH才能获得esLBR奖励,这简直就是为治理权战争量身定做的规则。但说实话,这个机制也让参与门槛变得更高了。

Match Finance的突围之路

目前公开入场的Match Finance,在我看来就像早期的Convex。他们聪明地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是解决dLP和eUSD的匹配问题,二是为esLBR提供退出流动性。特别是后者,让我想起了当年cvxCRV解决veCRV流动性的经典案例。

不过,现在说Match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还为时过早。按照Pendle War的经验,Lybra生态应该还能容纳2-3个估值2000万到7000万美元的二层协议。这就好比赌桌上的德州扑克,现在才发完第一张牌,好戏还在后头。

未来之战的不确定性

说实话,Lybra War的结局还存在很多变数。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Lybra处于LST发行方的下游,不像Curve那样掌握着流动性的分配权。这就好比你是餐厅老板,但食材供应商才是话事人。

作为一个经历过多次DeFi战争的老兵,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个喜欢冒险的"加密战士",现在可能是入场观察的好时机。但记住,在战争迷雾完全散去之前,保持警惕总是没错的。

(责任编辑:解读)

推荐文章
  • 加密市场新思考:我们为什么依然看好结构化机会?

    加密市场新思考:我们为什么依然看好结构化机会? 这次2049大会我选择了与众不同的参与方式——在办公室里泡茶会友。那张标志性的黄色小茶几见证了一场场深度对话,也消耗了我大量存粮:半桶茶叶、30瓶巴黎水、12听可乐、8杯酸奶、三瓶啤酒,还有差点过期的椰子水。这场私人沙龙式的交流让我获得了不少一线洞见。项目方的真实生存现状与投资组合的项目方长达1.5-3小时的深度交流中,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现象:首先,Web3项目正在悄然向传统市场渗透。有家数据公司成... ...[详细]
  • 加密货币暗箱操作:市场里的那些猫腻

    加密货币暗箱操作:市场里的那些猫腻 说到加密货币市场,那可真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最近几年,我亲眼目睹了不少"聪明人"在里头耍花样,把价格搞得跟过山车似的。今天就让我这个老韭菜来给大家扒一扒这些见不得人的操作手法。价格是怎么被人为操控的?记得去年有段时间,某个小币种突然暴涨200%,结果发现就是庄家们在群里喊单搞出来的。这种事情在圈内简直司空见惯——某些机构先是放出些子虚乌有的利好,等散户们一拥而上接盘后,他们就偷偷把货全出了。这招"... ...[详细]
  • 比特币闪崩4000美元,是危机还是转机?

    比特币闪崩4000美元,是危机还是转机? 看着比特币从44000美元哗啦啦跌到40000美元,我这个老韭菜心里真是五味杂陈。前两天我还跟朋友吹牛说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降低了,没想到市场马上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这波回调来得太突然,现货玩家可能只是账户数字缩水,但那些玩合约的朋友,怕是已经哭晕在厕所了。合约市场的血雨腥风说实话,每次看到"价格没变,仓位没了"这句话,我都忍不住心疼那些爆仓的兄弟。就上一根4小时线,不到8个点的波动,19亿美元的多单... ...[详细]
  • DePIN赛道深度观察:传统企业如何搭上Web3快车

    DePIN赛道深度观察:传统企业如何搭上Web3快车 上周四晚,我有幸参与了Future3 Talk第三期的线上交流活动。这场关于DePIN的未来应用趋势的讨论,让我深感这个新兴领域正在酝酿一场深刻的变革。开场:跨界融合的契机主持人彭昭(智次方创始人)的开场白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物联网领域深耕十多年,现在跨界到Web3,就是想做好实体企业和区块链技术之间的桥梁。"这句话道出了DePIN最本质的特征——它是连接虚实世界的纽带。项目方分享:从理论到实践... ...[详细]
  • 以太坊交易火爆背后的隐忧:巨鲸潜伏还是散户买单?

    以太坊交易火爆背后的隐忧:巨鲸潜伏还是散户买单? 最近以太坊的区块链热得发烫,每天交易量突破155万笔,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有趣的是,ETH的价格却像被按了暂停键,迟迟无法突破关键阻力位。这种"量涨价不涨"的现象,让我这个老韭菜不禁怀疑:这究竟是巨鲸在暗中布局,还是散户们正在被市场收割?说实话,光看链上数据确实令人振奋。除了交易量爆表,以太坊的独立地址数也突破3.32亿大关,每天新增20多万个钱包。记得去年熊市时,这个数字可是冷清得很。不过话说回来... ...[详细]
  • Web3游戏平台大比拼:谁将成为下一个Steam?

    Web3游戏平台大比拼:谁将成为下一个Steam?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区块链游戏的行业观察者,每次看到这些数字都让我感慨万千。记得2021年那会儿,我和几个朋友每周都要聚在一起讨论新上线的Web3游戏,那种兴奋劲儿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但五年过去,2817款游戏中75.5%都消失了,这个数字实在太惊人了。说来有趣,Web3游戏的发展轨迹特别像早期的互联网泡沫。2018年刚起步时,大家一窝蜂涌入,422款新游戏问世;2021年牛市时更是疯狂,811款游戏... ...[详细]
  • LUNC的1美元梦想:现实与可能性之间的博弈

    LUNC的1美元梦想:现实与可能性之间的博弈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析师,我必须坦率地说:Luna Classic(LUNC)想要突破1美元大关,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当看到投资者在论坛上讨论LUNC能否复制2021年的奇迹时,我的心情总是很复杂——既理解他们的期待,又担心他们可能忽视了现实。供应量的困局:数字游戏背后的真相让我们先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当前LUNC的流通供应量高达6.9万亿枚,这意味着要达到1美元的价格,整个项目需... ...[详细]
  • 比特币新高背后:生态繁荣的三大赛道谁最值得期待?

    比特币新高背后:生态繁荣的三大赛道谁最值得期待? 最近比特币价格一路狂飙创下新高,但很多人可能没注意到,比特币生态也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就像当年以太坊引爆DeFi热潮一样,比特币生态正在孕育着自己的爆发点。第一幕:疯狂的铭文热潮还记得去年BRC-20引发的铭文热潮吗?那场面简直就像西部淘金热再现。Ordinals这个龙头项目创造了60天5600倍、270天13800倍的神话,直接把市场眼球都吸引到了比特币生态。说实话,这种短期暴富的故事确实诱... ...[详细]
  • 交易路上的酸甜苦辣:一位老交易员的真心话

    交易路上的酸甜苦辣:一位老交易员的真心话 最近跟几个刚入市的朋友聊天,发现他们总在寻找"稳赚不赔"的秘诀。这让我想起年轻时在华尔街打拼的日子,那时候我也天真地以为市场有完美的交易公式。现在回头看看,真正让我成长的反而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失败教训。交易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记得我的导师曾经说过:"市场就像个喜怒无常的情人,你永远猜不透她下一秒会怎么变脸。"这句话我琢磨了整整十年才真正明白。成功的交易者不是靠一两笔惊艳的操作,而是靠日复一日的... ...[详细]
  • 探秘区块链鼻祖中本聪:一个改变世界的匿名传奇

    探秘区块链鼻祖中本聪:一个改变世界的匿名传奇 每次和朋友聊起区块链这个话题,总会不由自主地提到一个神秘的名字——中本聪。这个连真实身份都成谜的人物,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金融世界。数字时代的达芬奇密码记得2008年那个金融危机肆虐的冬天,一封署名为"Satoshi Nakamoto"的邮件悄然出现在密码学爱好者的邮箱里。谁能想到这份《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竟然掀起了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金融革命?我个人觉得最神奇的是,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