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安全性场关讨之争的深度探块链一于区
在区块链世界里,关于Rollup是否"继承安全性"的争论从未停止。推特上的口水战可能永远不会结束,但剥开这些语义之争的外壳,我们会发现这些讨论触及了一个核心问题:Rollup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区块链经济的专家,我认为这些争论实际上反映了行业对未来的不同构想。Rollup是否会完全取代L1?Solana这样的L1能否转变为L2?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安全性。
重新定义Rollup的安全边界
在日常讨论中,我们常常随意使用"安全"这个词,但很少有人能给出精确的定义。这就像在金融市场上谈论"风险"一样,每个人似乎都理解,但理解的程度却各不相同。
让我们从一个实际的例子开始理解Rollup的本质。想象一下,Rollup就像是在一个大型商场(主链)里开设的专卖店。这家专卖店虽然有自己的经营规则(自定义状态转换函数),但它必须遵守商场的整体管理(共识和数据可用性)。这就是Mustafa给出的定义的精髓所在。
James Prestwich的定义则更加抽象,他认为Rollup是通过特定状态转换函数选择加入另一个共识机制,同时保留超集状态的一种方式。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了Rollup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不依赖验证桥的情况下构建跨链桥接。
Rollup与跨链桥的微妙关系
跨链桥就像是两个商场之间的穿梭巴士。要让A商场(Target链)相信B商场(Source链)确实发生了某些交易,反之亦然。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这种通信是双向的,并且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在传统的跨链桥设计中,我们通常会遇到一个悖论:要确保完全的安全性,就需要运行对方链的完整节点,这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大规模实现。这就好比要求每个商场的保安都必须完全了解另一个商场所有店铺的运营细节。
以太坊Rollup的安全模型
让我们通过一个假设的案例来理解Rollup的安全机制。假设以太坊已完成以下升级:- 执行区块带有有效性证明- 实现了完整的数据可用性采样(DAS)- 执行层数据发布到数据层- 提供完整的共识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运行一个基于以太坊的Rollup完整节点就像是在一个高度透明的环境中经营。节点需要验证:- 以太坊的共识(任何轻节点都可验证)- 数据可用性(通过采样检查)- 状态有效性(通过zkEVM证明)
这种设计的美妙之处在于,它让Rollup节点不仅能够确认区块已被签署,还能确认这些区块确实有效。这就避免了类似"凭空创造ETH"这样的无效状态转换。
模块化与单片区块链的界限正在模糊
在业内,我们常常简单地将区块链分为"模块化"和"单片"两类。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以太坊和Celestia常被称为"模块化"区块链,因为它们将执行外包给Rollup,但它们本身也独立负责自己的共识、DA和执行。
Vitalik在《终局之战》中提出了一个深刻见解:通过添加DAS和有效性证明,传统"单片区块链"最终可能看起来像一个"内置Rollup"。同样,一个成功的Rollup可能最终会与主链合并。这种界限在极端情况下会变得模糊。
安全性的五个维度
基于Sreeram的框架,我们可以将安全性分解为五个关键属性:1. 账本增长(系统能否持续产生新区块)2. 抗审查(系统能否抵抗交易审查)3. 抗重组(系统能否抵抗历史记录篡改)4. 数据可用性(数据是否真实可用)5. 状态有效性(状态转换是否有效)
这些属性共同构成了我们对区块链安全性的整体认知。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确认规则在这些属性上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安全特征。
Rollup安全性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中,Rollup为用户提供了安全性的选择权。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买咖啡和买游艇需要不同的安全确认级别一样,区块链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确认规则。
例如,一个进行小额交易的用户可能选择信任定序器的快速预确认,而进行大额交易的用户则可能等待主链的最终确认。这种灵活性正是Rollup设计的精妙之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Rollup的安全性实际上是一种"租赁"关系而非"继承"关系。Rollup需要为其使用的资源(如数据可用性)支付持续成本,这种关系可以被任何一方终止。但真正有价值的是,Rollup可以让用户获得与其主链相当的安全保证。
展望未来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演进,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安全生态系统。不同的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安全模型,而用户则可以根据交易的重要程度选择适当的安全级别。
最终,这场关于Rollup安全性的讨论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反映了我们对区块链未来形态的不同构想。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里,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安全性永远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Rollup正在为我们提供更多元化的安全选择。
(责任编辑:领袖)
-
最近在逛以太坊生态时,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Rollup项目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不禁让我想起2016年那段公链混战的岁月。公链大战的启示记得那时候各种公链项目层出不穷,BSC、Solana、波卡、Avalanche这些后来者个个来势汹汹。我在2018年也曾被Solana的高TPS吸引,投了一笔钱进去。结果呢?现在回头看,真正活下来的还得是以太... ...[详细]
-
说起比特币,现在可不是什么新鲜词儿了。但你知道吗?它背后的生态系统就像一场精彩的武侠剧,各路高手都在这个江湖中争奇斗艳。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江湖里的那些事儿。比特币江湖的四大势力首先得说说币安、OKX这些交易所大佬,他们就像江湖里的钱庄,掌握着比特币的流通命脉。记得去年我就亲眼见证了一个朋友通过UNISWAP的交易套利,赚了个盆满钵满。这些交易所不仅提供交易... ...[详细]
-
你有没有想过,区块链交易除了记录转账金额还能"夹带私货"?这些藏在交易背后的"小纸条",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区块链元数据。揭开元数据的神秘面纱想象你给朋友转了一笔ETH,除了金额,你还想在转账时附上一句"生日快乐"。这段祝福信息就是典型的区块链元数据。简单来说,元数据就是给区块链交易添加的"附加说明",它能赋予冰冷的数字货币转账温度与意义。我在研究区块链时就遇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某位艺术家在出售... ...[详细]
-
THORChain三季度成绩单:DeFi新贵如何玩转跨链金融
朋友们,让我们聊聊THORChain这个让人眼前一亮的项目。过去三个月里,它简直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交出了一份堪称惊艳的季度答卷。作为深耕区块链行业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THORChain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跨链金融领域的独特价值。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开花还记得我们一直期待的那个"三无"贷款协议吗?现在它真的来了!所谓"三无",就是无清算、无利息、无到期日。这简直是借贷市场的清流啊!想象一下,用... ...[详细]
-
美国证监会主席加里·詹斯勒最近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抛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如果联邦政府关门大吉,SEC这个金融市场的"守夜人"恐怕要变成"独臂侠"了。说真的,这可不是在开玩笑。政府停摆的倒计时已经开始眼看着10月1日这个deadline越来越近,华盛顿的政治博弈却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詹斯勒无奈地表示:"到时候我们可能只剩下最基本的骨架团队,日常监管工作基本上可以歇菜了。"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详细]
-
当青蛙遇上狗:PEPE能否颠覆SHIB和DOGE的模因币霸主地位?
这几天加密圈热闹非凡,一只绿色的电子青蛙正在掀起一场风暴。就在投资者还在为SHIB和DOGE的涨跌绞尽脑汁时,一个叫做PEPE的新玩家突然闯入战场。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以网络表情包"悲伤蛙"为主题的代币时,还以为又是哪个无聊的项目方在蹭热度。预言家查理的惊人判断但这个看似玩笑的项目却获得了重量级人物的背书。还记得2020年准确预测SHIB百倍暴涨的查理吗?这位圈内著名的"预言家"最近发了条推... ...[详细]
-
最近在CNBC的一档节目中,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的一席话让我陷入了沉思。这位曾在全球最大债券基金PIMCO担任掌舵人的经济学家,对比特币的态度转变简直像是一部精彩的华尔街戏剧。传统避险资产的神话破灭埃尔-埃利安谈到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在最近的巴以冲突期间,市场居然开始把比特币和股票当作"安全资产"来追捧,而传统的避险天堂——美国国债却遭到冷遇。这可真是讽刺,要知道10年期美债... ...[详细]
-
作为一名在加密货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我不得不说当下的比特币市场正处在一个极其有趣的位置。Metrics Ventures最新的分析报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比特币的筹码结构已经为牛市准备好了一切必要条件。牛市前的微妙平衡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比喻来解释当前的状况:想象你正在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所有的食材都准备好了,调料也调配得当,甚至煤气灶都点燃了。现在唯一需要的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下锅翻... ...[详细]
-
Chainlink(LINK)蓄势待发:蛰伏数月后或将迎来300%暴涨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最近热度飙升的Chainlink(LINK)。作为一个长期关注DeFi领域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LINK最近的走势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最近一周LINK的表现堪称惊艳。24小时交易量直接翻了个倍,冲到1.9亿美元,这个数据在熊市里算是相当亮眼了。价格方面也是稳中有升,6.59美元这个点位对比前几个月可是让不少投资者松了口气。说实话,能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保持这样的增长势头,LINK确... ...[详细]
-
以太坊Layer-2爆发式增长:牛市下Gas费真能降下来吗?
最近Token Terminal发布的一组数据让我眼前一亮。数据显示,以太坊Layer-2的活跃用户数在过去三个月突破了1000万大关,这个数字简直令人震惊!要知道在年初时,这个数字还只有现在的一半左右。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行业低谷时,很多人都在质疑Layer-2的发展前景,现在看来,市场给出了最好的答案。Layer-2江湖:谁主沉浮?仔细分析数据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老牌选手Polygon依然稳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