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灭时们到话破当技底该相信术神什么
朋友们,让我们面对现实吧。现在是2023年,那些被风投包装得天花乱坠的"基建项目"代币,现在恐怕连买个汉堡都费劲。你还记得两年前那些穿着西装革履的VC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场景吗?"这是改变世界的底层技术","这是区块链的未来基础设施"——多么动人的故事啊!可惜现在连故事会都不愿意收录这些桥段了。
市场的残酷真相
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循环。每次熊市来临,总有些人还在念叨"这只是早期"、"需要更多时间"。拜托!这就像在暴风雪中等待冰淇淋店开门一样不切实际。我见过太多项目方把简单的事情包装得极其复杂,就像给一个西瓜套上十八层包装纸,最后你都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让我们回归本质。在这个市场里,绝大多数人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赚钱。不管是美元还是加密货币,最终都要落到收益上。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式无非两种:要么自己发行代币(发盘子),要么交易别人的代币。那些与此无关的项目,在市场流动性收紧时,就会像退潮时露出水面的礁石一样尴尬。
项目方的算盘
想象你是个项目方,现在要来发个新项目。你会考虑什么?首先是开发成本——不仅仅是写代码的费用,还包括后续迭代、安全保障等一系列开销。然后是获客成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让用户注意到你的项目比登天还难。再者是做市成本,没有足够的流动性,你的代币就是个笑话。最后是退出成本,怎么在不引起市场恐慌的情况下套现?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聪明的项目方都在寻找成本最低、最可控的路径。他们需要能快速复制、自带流量的生态,还需要有利于控盘的交易退出路径。这就像打游击战,快进快出,绝不恋战。
基建神话的破灭
让我们看看那些曾经被捧上神坛的"基础设施":
- 钱包项目:重点根本不是账户抽象技术,而是能不能带来流量。我见过太多技术实力雄厚但用户寥寥的项目。
- AMM:虽然提供了流动性,但永远替代不了中心化交易所。因为链上透明性反而让庄家难以操作。
- L2:说白了就是高级版的跨链桥。在熊市里,连ETH庄家都不缺流动性。
- 小众开发语言:除了EVM和Rust,其他语言的生态简直就是在玩单机游戏。
有意思的是,真正有用的"基建"往往长得不像基建。比如那些土狗发现机器人、Dexscreener这样的数据工具,甚至是Unibot这样的交易工具,它们实实在在地解决了项目方和庄家的痛点。
给散户和开发者的忠告
散户朋友们,请记住:这个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那些被捧上神坛的项目,不过是成功后的过度包装。理解技术很重要,但不要被技术叙事洗脑。多想想这个技术现在能为庄家做什么,而不是将来可能做什么。
开发者同胞们,我特别要对你们说:不要成为渣男生态的备胎!不要再被那些虚头巴脑的技术概念忽悠了。你们是项目的创造者,不是某个生态的廉价劳动力。部署合约的那一刻,你们就是庄家,要有这样的觉悟。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在这个市场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与其盲目追随所谓的技术趋势,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价值的本质。毕竟,当潮水退去时,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在裸泳。
(责任编辑:分析)
-
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从业者,我不得不说最近游戏代币的表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在这个总市值已经突破74亿美元的细分市场里,每天都有近7亿美元的资金在流动,这股热潮绝非偶然。为什么游戏代币这么火?记得去年参加一个区块链峰会时,有位游戏开发者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他设计的游戏道具可以在不同平台间自由流通,玩家们为此疯狂。这不正是游戏代币最大的魅力所在吗?它们打破了传统游戏间的壁垒,让虚拟资产真正"活"... ...[详细]
-
最近加密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看着比特币ETF即将获批的消息满天飞,加上明年4月的减半预期,整个圈子都在蠢蠢欲动。作为一名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我能明显感受到那种熟悉的氛围正在回归。寻找下一个百倍神话记得2021年那波牛市里,不少项目在短短数月内就实现了50-500倍的惊人涨幅。如今市场回暖,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可能创造奇迹的黑马项目。说实话,要找到一个真正有潜力的早期项目不容易,得看团队实力、技... ...[详细]
-
要说今年最让我期待的金融科技盛会,非新加坡这场"双响炮"莫属。FINEXPO这次真是下了一手好棋,把新加坡区块链节和交易者博览会安排在同一天举办。这可不是简单的1+1=2,而是完美展现了金融生态系统的闭环运作。左手区块链,右手金融交易记得去年参加类似活动时,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区块链圈的极客们总是聚在一角热烈讨论技术细节,而传统金融人士则在一旁谈论着交易策略。今年FINEXPO直接把这两个圈子... ...[详细]
-
记得2022年那会儿,我们慢雾团队就发现Lazarus这帮朝鲜黑客开始在Telegram上兴风作浪。没想到最近他们的手段又升级了,居然开始冒充知名投资机构来骗人!作为一个在区块链安全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好好剖析一下这个新型骗局。精心设计的连环骗局这帮黑客的套路相当缜密。首先,他们会挑选像红杉资本、a16z这样的顶级投资机构作为幌子,在Telegram上创建高仿账号。我就见过几... ...[详细]
-
当创作者遇上区块链:Story Protocol如何重新定义IP管理?
上个月看到Story Protocol融资5400万美元的消息时,我差点把咖啡喷出来——在这么冷的市场环境下,能连续完成两轮融资简直是个奇迹。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知识产权创新的从业者,这个号称要打造"链上IP基础设施"的项目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决定好好研究一番。传统IP制度的困境现在的互联网创作者们真是让人心疼。就拿我一个在YouTube做动画的朋友来说,他的原创角色被某大厂"借鉴"去做周边,结... ...[详细]
-
Solana生态的明日之星:Sols协议如何重塑DeFi格局
最近在Solana生态圈里,有个项目让我眼前一亮——Sols索引协议。说实话,在这个充斥着各种花哨概念的加密货币世界,能找到一个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还真不容易。Sols就是这样一个务实的存在,它专注于铭文索引这个看似专业却至关重要的工作。强强联手:Sols与Chax的精彩碰撞记得上个月我在分析Solana生态时,Sols和Chax的合作消息着实让人兴奋。Chax在Ordinals资产流动性支持方... ...[详细]
-
各位加密圈的老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项目。记得之前我们聊过NEAR的分片技术有多牛吗?现在它家的"亲儿子"Aurora突然火了!短短几天就涨了3倍,这波行情来得比预期早得多,简直让人措手不及。为什么Aurora这么特别?想象一下,你经营着一家咖啡店(以太坊),生意火爆但是排队人太多(网络拥堵)。这时候隔壁新开了家分店(NEAR),装修更现代、空间更大。Aurora就是这两家店之间的传... ...[详细]
-
最近比特币突破4.2万美元大关,ORDI、LUNC、BIGTIME等币种集体暴涨,让整个市场都沸腾了。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市场的分析师,我注意到这一次的行情和以往有很大不同——ETF概念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旋律。SEC态度大转变背后的玄机记得十年来,SEC对任何比特币ETF的申请都是简单审批后直接拒绝。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了!上月底SEC罕见地与包括灰度、贝莱德在内的8家机构进行了密集会面,这种积极态度在以... ...[详细]
-
以太坊巨鲸BitMine遭遇寒冬,但大佬Tom Lee为何依然笑看未来?
加密货币市场最近的寒流可真够呛,就连以太坊最大的机构持有者BitMine Immersion也扛不住了。这家手握62.5万枚ETH的巨鲸,现在正面临着1.9亿美元的账面亏损。说实话,这个数字看得我都肉疼。市场寒冬中的巨鲸困境上周的美国非农数据简直就像一桶冰水,直接把整个加密市场浇了个透心凉。以太坊价格一度跌到3355美元这个令人心惊的数字,虽然现在稍微回暖到3450美元,但相比本周高点已经跌去了1... ...[详细]
-
最近这波行情真是让人心惊肉跳!相信不少朋友都被突如其来的大涨大跌打了个措手不及。我自己也经常接到投资者的求助电话:"金辉老师,我这个单子又被套了,怎么办啊?"说实话,看着大家焦头烂额的样子,我也很心疼。被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解套上周就遇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王先生做多比特币在5.8万美元进场,结果行情急转直下,他舍不得割肉,又不会补仓,眼看着亏损越来越大...其实啊,被套单就像生病一样,关键... ...[详细]